有位剛從美國回來的朋友怒氣沖沖的對我說:「上星期在中山溫泉和朋友打球,在發球台還未開球便被人阻止,因他穿著一件無領T恤和足球短褲。迫得不已花了數百元在PRO-SHOP買了整套新的Polo Shirt和一條很普通的短褲。」
「你打了球多久?」我反問他:「和你一起打球的朋友沒預先向你說過嗎?」
「他對我說是說過的,但說得很不清楚,我一時忘了。怎知這個場這樣嚴格啊!以前我在美國打球穿什麼也可以,這裡真不自由!」
其實dress code和自由不自由關係不大。在美國你收到邀請柬赴約,有些會寫明Dress Code是什麼,最常見的是Black Tie、Formal、Professional、Causal、Business Causal、No Jeans等等。最尷尬的一次是主人寫明Black Tie大派對,我以為穿黑西服結領帶像香港上班一族便是,怎料到了會場二百多人全部都是Tuxedo,只有黑色和白色的分別,只有侍應的服式和我一樣。我當場嚇到暈倒。女的全是低胸Gown。我整晚也抬不起頭來,和幾位相熟的朋友打過招呼便溜之大吉。翌日我帶著責怪的口吻和朋友說:「怎麼美國人家中衣櫃一定有TUX,真富有!」
朋友像打趣又像一本正經地答:「他們的TUX是結婚時穿過的。他們結婚後這麼努力去keep fit,是為著應付formal 派對時不用花錢去租TUX。在美國,formal派對不是每人有資格去的啊!他們收到formal dress code的請柬已樂不可支,早一個月已忙著把地窖的陳年TUX翻新或修改,穿不上馬上到成衣店訂租一套了。這叫做尊重人家的派對,你明白嗎?」
「那沒錢租的王老五怎辦?」我還問。
「你有沒看到那請柬上言明RSVP,或Regrets Only。即是說你快快想好藉口不去算了。要嘛當然要裝身啦!而且,男仕還簡單,女仕除服式還要耳環、頸鏈、手袋、鞋……一大堆配套,formal party啊!」
再多來一個有關dress code的遭遇。美國德薩斯州達拉斯市的一間非常著名的牛扒專門食店,賣點是百分百美國牛仔風味。店門前每晚都是排著一條起碼五十人的長龍,等候進食。那次我們一行數十人在市內辦公室開完會,有人提議到該店享受正宗美國牛扒大餐,但訂座已滿,一眾人等惟有在門外等候。龍隊緩緩前進,突然有人看到旁邊的一個告示牌,寫著:No Ties Please!再走近一點,還有另外一個更大的牌:Absolutely No Ties。我們剛開完會,每人都是結著領帶,看了警告牌後還以為是開玩笑,怎料輪到我們,帶位小姐笑臉迎人的同時,手上已拿起了把巨型較剪,二話不說領帶已被剪下來,還客客氣氣地問你取了一張名片,把剪下來那截領帶一併按上一塊大大的闆子上,上面已掛著百多條五花八門但同一命運的斷領帶截和它們的前主人名片。(幸好當時我還未懂買Gianni Versace的領帶!)
這間食肆的牛扒好吃不好吃已忘了。但這樣堅持dress code和落實執行的方式倒是有點心思和有趣!
我不厭其詳的舉出以上兩個例子,其實是想說明dress code是潛在著一種意義。無論你反叛性多強,依從dress code只不過是對一項活動付出的一份尊重!
遵守高爾夫球的dress code其實也是這種意義——對高爾夫球傳統禮節的尊重。況且,高爾夫球現今已發展成不是運動這樣簡單,已是社交活動的一種了!
十多年前我到位於香港跑馬地的著名扒房Amigo和女友晚膳。穿西服結領帶是必然的。當時天氣很熱,我坐在餐廳大堂進食,熱不可耐,便把上衣脫下掛在椅背,侍應馬上過來很禮貌的勸喻我不能這樣做。我一定要穿著整套西裝進食。我說我不是不想,但做不到,因為餐廳內的冷氣太弱,我汗流如注,我明白到這是禮儀,但卻不切實際,我吵了一輪便走了。」之後十多年沒再踏足Amigo,至於我那時的女友找不找到另外一位肯「焗汗」的男友再去光顧我也不知道。今天,我堅持實際可行性最重要的性格沒有改,但加添多一份尊重。
高爾夫球的dress code有著它的傳統性和實際性。絕對不是所謂「扮嘢」。
男性只是要求穿著有領有袖的上衣,樽領也可,這是傳統,也是雅觀。有些人更怕曝曬,非穿有領不可,和方便把領「企」起來遮擋頸背。短褲不能太短,以前更要格仔西裝長褲或蘇格蘭裙不可,短褲一定要加長襪,球放在離洞半枝桿左右的位置,問我:你猜可以,推進機會是多少?球真是舉步艱難,所以短褲才備受用。牛仔褲一概免問。為什麼?傳統嘛!牛仔褲一直難登大雅之堂,雖然十幾年前流行過一陣子牛仔FASHION,但始終入侵不到高爾夫球場。每個球場有不同寬緊的dress code,(通常是張貼在發球登記處,圖文並茂,哪類可以,哪類不可以,各球會基本上是一致)。球場不許穿牛仔褲,為什麼你要穿?難道不穿牛仔褲打球不成?抑是你偏要向高爾夫球的傳統dress code挑戰?你喜愛一種運動或活動起碼要付上一份尊重。反傳統,當然可以。反傳統的目的只為反傳統,我則勸你不必。何況,這是五百多年的傳統!
女性的服式規限基本和男性的一樣。款式當然七彩繽紛,況且,女性愛靚是天性。她們不依足dress code才怪。有次和一外籍少女在澳門打球,她的服式並無不妥,就是打到第7洞時,熱起來,她把外套除下,裡面的上衣原來是無袖的。她每次發球上桿時,我從漫不經心地看到她濃密得驚慄醜陋的腋毛到深入一點那沒胸圍遮掩下搖晃著的乳房,迫得我的偷窺欲最不恰當地發洩出來,實對我太不公平!幸好這光景只維持了三個洞,場務人員勸喻她穿回外套。我也平白在這三個洞多打了數桿。
另一個令我分神的遭遇是跟一雙熱戀的男女一起打球。女的當然是婀娜多姿,一雙美腿,雖然是隱藏在白白的長褲內,但因布料太薄,造成了半透明的效果,每次走動時,也令人遐想。推球時,她隆起屁股,G弦內褲更是顯露無遺。每次我在她背後走過,都要目不斜視地克制自已,多難過!
女性在dress code範圍內有意或無意地炫耀自己本錢是一致的。球打得好不好是次要,每次下場前一定要把自己裝扮得漂漂亮亮最為重要。這為高爾夫球服裝店打開一個龐大的新市場。有一陣子,Black & White被推祟為高爾夫球名牌服式。一次女子比賽,每位球員不約而同地穿上這牌子的服式,儼似制服。最誇張的是那次我在球場遇到某貴婦,她一見到我便問我:「小劉,你看我今天的配搭漂亮嗎?黃色polo上衣,黑色短裙子多襯,還有我的紅鞋子是最新款的,綠襪子配上我的特大鴨嘴帽。還有,我掛著這條毛巾,用來襯我的球袋的。我的手套,看,每隻指甲都不同顏色。你喜歡嗎?」
我心想:「球道上怎可能走棵聖誕樹進來呢?」
我再看看她的手套,突然看到一條裂縫。
「咦!」我提起她的手:「這手套是新買的嗎?為什麼這地方裂開的啊!」我看到手套上無名指有一條裂痕。
「啊!沒事沒事,是我故意用刀片界開一點點的。」她不經意地答我:「你不說我也記不起,我忘了戴回我老公上星期送給我的鑽戒!讓我馬上回更衣室取。」
我的天!我當堂暈倒!
唉!人總是趨向「唔打得都睇得」的心理。一次我介紹了八位從事金融業的朋友去參加一個高爾夫球VlP訓練課程。他們從未握過球桿,第一次到球場,便全副武裝帶來一套套全新的名牌球桿、球袋,穿的是耀目的名牌高爾夫球服裝和還未踏足過草地的新高爾夫球鞋,浩浩蕩蕩地操進練習場,工作人員還以為是什麼贊助商或國家代表隊來打球。有個保安,站著崗也忙得向他們敬禮。
我偷偷地問他們:「你們的裝備花了多少錢?」
「五萬元有找!」其中一位答:「你不是說這是VlP課程嗎?穿不好一點你怎會有面子?別忘記,我們是『唔輸得』的啊!」
我連忙說多謝多謝。在那金融風暴之前的日子,五萬元怎夠他們兄弟花一個晚上哩!
教練是洋人。我對他說:「讓我介紹認識the most well-dressed students!」
教練打量一下他們,然後挺幽默地說:「Not yet(還差一點點)。」說完便轉身走了。
各人非常愕然。
「還欠這頂帽子!」教練把一箱帽子拿來,邊派邊說:「這頂黑帽子是這學校畢業的學生才有的,街上沒有賣,錢也買不到。我先送給你
們,預祝你們成功。」
各人雀躍非常。教練倒懂滿足客人的虛榮心,讓他們開開心心的學球去,讓他們快快樂樂踏進高爾夫球世界。到底不消多久,他們自然會明白:高爾夫球世界裡,很多是用錢買不到。服式和球桿,和錢一樣,只能看作是工具,不是目的啊!
從討厭高爾夫球服式規限到把高爾夫球服式當作身份象徵是兩個極端。說到底,我們的目的,永遠想把高爾夫球打好而已!
#####
[ #文化 ]